近年來,吳堡縣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先手棋”,聚焦“存量、增量、質量”三個維度,“挖掘、選優、培育、激勵”四管齊下盤活人才資源,激活鄉村人才“一池春水”,培育鍛造了一支數量足、結構優、素質高、作風硬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激活“存量”,打造“想干事”的人才隊伍
吳堡縣堅持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核心,多點引流、多方激勵、多元培育,著力培養造就一支實干擔當、傾心為民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下好“選”字棋,把好“入口關”。通過好中選優“留”、就地取材“用”、廣開門路“引”、因地制宜“派”,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換屆時平均年齡為42.7歲,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38.4%,“四類人員”占比60.4%,“領頭雁”和班子成員的能力素質明顯提升。
下好“管”字棋,提升履職力。統籌政治、經濟雙向激勵,根據產生方式和任期考核結果,分別給予村黨組織負責人事業單位同類人員工資待遇、提拔擔任鎮(街道)副職、工資待遇提級等不同程度的鼓勵激勵,目前已為1名村黨支部書記落實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待遇,為5名離任村黨支部書記落實離任工資待遇,此舉極大激發了基層組織負責人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下好“培”字棋,提升內動力。建立健全了村級優秀青年人才庫和“備用轉換”機制,對199名村級后備干部進行分類管理、跟蹤培養、結對幫扶、實戰輪訓,目前已有66人通過選舉擔任村“兩委”主要負責人或班子成員。
用好“增量”,凝聚“會干事”的人才隊伍
吳堡縣通過政策引導匯聚各路人才“上山下鄉”,努力做到技術嵌入產業鏈、人才扎根實體中。
建強“鄉村顧問團”。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到農業龍頭企業服務或創辦領辦涉農企業,相關待遇及職務(職稱)晉升不受影響,企業每年給予一定補助和獎金。邀請退休干部、社會賢達等組建“返鄉能人”顧問團,協助梳理工作思路,助推鄉村事業發展。
派優“科技特派員”。聚焦縣域青梨、手工空心掛面、蠶?!耙磺喽住碧厣幻癞a業,為縣產業服務中心招聘農牧類專業碩士研究生4人,擇優選聘24名農技人員下沉包抓120個農業科技示范戶,累計推廣特色產業栽植新技術11項,受益人群達2萬余人。
用活“助農潛力股”。創新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實操培訓+基地包聯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委托榆林職業技術學院定向委培吳堡籍農牧專業技術人才142人,畢業實訓一年后以“縣聘企用”方式安置到縣內涉農企業和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從事技術管理服務,逐步培養造就一支有本領、用得上、留得住的實用技術人才隊伍。
提升“質量”,培育“能干事”的人才隊伍
吳堡縣堅持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通過創造“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環境和條件,不斷拓展鄉土人才作為空間,形成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讓“土專家”多起來。探索構建普及性、職業技能、學歷教育“三位一體”培訓體系,縣鄉聯動完善人才評鑒、晉升、培訓,組織開展鄉土人才專項能力認定。去年以來,全縣認定農村實用(鄉土)人才1300多人;舉辦“鄉村振興人才貴州行”、艾灸、婦女手工藝等各類培訓11場次,培訓農村實用人才558人次。
讓“農創客”香起來。挖掘在外本土人才資源,以“鄉情、友情、親情”為紐帶,搭建平臺“筑巢引鳳”,鼓勵相關人員以各種形式支持家鄉發展。用足用活創業補貼、產業提升、融資貸款等扶持政策,鼓勵鄉土人才建基地、辦企業、興產業,2022年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67萬元、創業補貼56.5萬元,帶動創業就業313人。
讓“新農人”紅起來。主動適應市場消費新趨勢,積極融入新時代電子商務潮流,引進“指間星空”等電商領域專家團隊蹲點開展電商實操、直播帶貨培訓,培育了丁文軍等一批“直播網紅”,通過“新農人”激活“互聯網+農業”的新業態,讓越來越多的“田秀才”“土專家”破“土”而出,真正成為產業發展的引領者、文化建設的主力軍、鄉村振興的強支撐,助力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責任編輯:郭壯)